降低物流成本,提升企业竞争力
成本优势显著:水运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运输方式,其成本仅为铁路运输的1/2、公路运输的1/5。以2018年为例,绍兴水路运输年货运量超2000万吨,相比较公路运输,可节约运费6.85亿元、燃油4.55万吨、减少碳排放量11.5万吨。
企业效益提升:杭甬运河通航后,绍兴益盛航运有限公司调整营业方向,重点走宁波航线,运货量大幅增加,每吨煤运费可节省10元以上,供货稳定性也得到保障。
推动产业集聚,促进区域经济发展
产业集聚效应:杭甬运河的通航带动了沿线水运产业集聚。近年来,绍兴新建规模型作业区6家,新增500吨级以上泊位49个。例如,浙能滨海电厂二期码头、曹娥江作业西区等项目相继投入使用。
区域经济格局重塑:杭甬运河将京杭大运河的航程向东拓展了239公里,直抵宁波镇海与大海相连,成为绍兴地区货物通往海外的黄金水道。2023年,绍兴市累计完成水路货运量2062.4万吨、货运周转量48.2亿吨公里,港口货物吞吐量2077.8万吨,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09181标箱。
促进港口升级,提升物流效率
港口设施升级:近年来,绍兴市相继建成嵊州三界、诸暨店口等大型综合性港口作业区,基本实现大型公共作业区区县市全覆盖。目前,绍兴市港口码头拥有37家生产企业,共计129个泊位,其中500吨级及以上的泊位有88个。
物流效率提升:杭甬运河的通航使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明显,2012年绍兴辖区船舶平均吨位198载重吨,到2018年年底,平均吨位已经超过400载重吨。此外,绍兴港航部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物流效率,如“浙闸通”APP的上线,使船舶过闸手续办理时间大幅缩短。
带动相关产业发展,创造就业机会
带动造船业发展:杭甬运河的通航激发了企业对大吨位船舶的需求,绍兴松陵船厂从制造20吨级钢质船到2019年成功下水1500吨级货船,见证了绍兴水运船舶吨位的不断攀升。
创造就业机会:水运经济的复兴带动了航运、港口、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,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。例如,绍兴港现代物流园区、上虞曹娥作业区等大型港口作业区的建设,吸引了大量劳动力。
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建设,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
政策支持力度大:绍兴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运发展的政策,如内河集装箱运输补贴、新建码头和购置船舶奖励等,补贴最高可达200万元。此外,通过减免过闸费等举措,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费用数千万元。
基础设施不断完善:绍兴市持续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推进杭甬运河先行段及滨海连接线“扩能提级”建设,加快曹娥江、浦阳江的提升改造。
绍兴水运通过降低物流成本、推动产业集聚、促进港口升级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式,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未来,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政策的持续支持,绍兴水运将继续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。